醒來,誰在說謊。


“It is only my grief that is fresh, every day.” ~ Before I Go to Sleep

L:

他們說好看。最近來書店的人都要找它。

女子在一場近乎致命的創傷中被救回,腦部受損,自此,每天的記憶會隨著晚上沉睡而流去。二十年,日復一日醒來的早上,尚以為自己仍是舊時的甜美與年華,眼前卻是空無一物的慘白,驚訝於,或身邊躺著的、自稱為丈夫的陌生男人,或浮現臉上的深淺皺紋。人生軌跡如永遠丟失的、遍尋不獲的拼圖塊,無可儲存,只能重覆收集,又翌日遺忘。我好奇,讀了。從深夜到清晨,一口氣。結果沉重遠超於恐怖。

我想,不難明白故事為何受歡迎。Before I Go to Sleep 是 S. J. Watson  第一部小說。中文版,叫《別相信任何人》,原名神秘又帶點微微溫婉,譯名傾向懸疑,兩者皆貼切。章節分隔,也就是女子的記憶之書。暗中幫助她的醫生,讓她錄下日記,每天提醒她翻開,吊詭地如讀昨日昔日。女子的視角,依靠自己的秘密書寫,揣摩周遭的人。共處一室的「丈夫」未有坦誠一切;好友或與自己的男人睡過;醫生根本前言不對後語。最終,每人都似乎以虛假面貌呈現。故事開始沒多久,  我們便輕易墮入「誰是說謊者」、引人入勝的推理迷宮,  我們苦苦追尋而又早早知道,  那將不會是簡單的直線描述。事實永在片面的記憶背後,若隱若現。

女子記事,運用大量短句穿插,似示記憶的破碎,又對目下一切顯得猶疑和不可置信。她為之恐懼,在於無法連貫累積二十年的個人歴史,脆弱的基礎,扭曲她對真偽的判斷。於女子而言,她的情感,已然變成霧幻的想像,如她一直想要記起的、「死去」(但其實仍活著)的兒子。最寶貴的部分記憶給搶奪,她崩潰,她跌坐於孤獨的荒野裡。戲演下去,高潮和吊詭處,是女子發現自己也不可信靠:  她曾經有過外遇,她曾經說謊。她沒法讓自己立足於真實和忠誠之上,與說謊者正視與對立。

德國的 Sebastian Fitzek,不是也寫過《記憶碎片》嗎:「因為我們的問題不在於我們學得太少。相反的是,我們的問題在於遺忘。」 男主角在車禍中倖存,懷有身孕的妻子卻死了。他的記憶肢離破碎,重組,抑或擺脫,悲傷也無異。

Before I Go to Sleep 的解畫式結局並沒有討好我。L,幸好,還是有個不算壞的終句。最後落到驚慄小說常設的主題 ﹣﹣ 永恒、強烈,但充滿暴力和不可測之愛。你的記憶僅止於睡前,而你的愛,並不。

M.Y.

2012.03.04

(2012.03.08 明報)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前書口。, 只能給你寫寫信。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