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前因為工作,需要到酒店外宿,於凌晨當一切靜止下來,那一夜我忽然有點明白大家為何熱衷於 staycation。把尋常生活暫時截斷,窗外是全然不同的景觀,附近是帶點陌生的橫街小巷,盡情拋開日常瑣事,將旅行的概念,完整地帶到自己原本熟悉的城市。
我同時想到金英夏的《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》,此散文集大抵是我們對旅行的進一步思考。就譬如說酒店房間。書的原書名為「旅行的理由」,小說家寫「家(應該)是休息的空間,但也是傷口的櫥窗」,全因歲月誠實,會狠狠地累積一切。即使一般如打掃等俗務,在酒店裡根本可以置之不顧,金英夏形容為,把前人在這裡留下的痕跡徹底抹去,恍如替入住者重新設定人生。《懂》顯然並非一本吃喝玩樂的遊記,其中一些章節,更似是金英夏本人的青春紀錄,生於 1968年的他,提到許多現已廢除的親身經驗。例如海外旅行自由化之前的單次護照措施,在韓國民主化進程的時間跨度裡,矢志以寫作為終身職業的金英夏,如何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出門,看到其他地方的真實面,反觀自身與自己國家命運的移動與改變。
作者有每年去一趟旅行的習慣,後來因為受邀成為旅行節目的嘉賓,透過鏡頭,作者變相目睹「旅行中的自己」,頓時變成他者身分,認真檢視何謂旅行。金英夏屢有佳作,但一再表明,旅行不是為了獲得靈感,相反,因為對母語的糾結和相連,作為專職小說家,無法離開母語,在旅途中,可說是種抽離。是的,「抽離」和「逃離」是金英夏在書中不時提到的概念,通過旅行,擺脫「對於過去的後悔和對於未來的不安」。旅者無界,只專注當下,沉重生活的憂慮,暫且放下。
對出門者而言,最弔詭之處,旅行作為「逃離」的方法之一,卻因離開太久,暫時旅居或行走中的日子彷彿又變得「日常」,在「離開」與「回來」之間不斷游移。這兩年世界處於停擺狀態,讀金英夏的《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》,儼如一個極好機會,思索旅行的意義,如金英夏所言,人類不會放棄旅行。讓我們期待再度出發。
(原刊《HK01 藝文格物》)